在威海过大年 品民俗,阖家共庆欢喜年~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即春节前一晚。
因常在农历腊月三十。
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那天晚上叫“除夕”
那么除夕的来历是什么呢?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呢?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
家人的团聚让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
吃年夜饭。
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
南北各地不同。
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
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
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
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依其使用场所。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
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
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5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6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除夕节前后。
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
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守岁。
门口挂着红灯笼。
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
点着蜡烛或油灯。
一家人围桌而谈。
7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
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
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
等大家都吃完了。
由长辈发给晚辈。
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
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
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
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
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
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
最后把老的红包挖掘出来。
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
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过年给压岁钱。
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8祭祖
据民俗专家介绍。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一件大事。
在我国很多地方。
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
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
在像前点上香烛。
倒上美酒,摆上菜肴。
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
人们才开始享用。
9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
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
称为“馈岁”相互宴请。
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
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
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
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收藏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阖家
阖家即指全家。阖,全,总共:阖家团圆。
Copyright © 2018 ag88环亚手机登录ag88环亚手机登录-ag88环亚手机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